logologo_on
news_banner

新闻动态

逆流而上!全球产业基地启用,亚盛医药实力演绎中国创新

来源:医药经济报时间: 2022-11-28

中国医药正在加速迈向全球的创新中心。自新一轮药审改革启动以来,在鼓励政策、国际化人才、市场准入、融资渠道等多重利好共振下,国内创新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前,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已然孕育出一批先锋创新药企,其自主开发的中国原创新药已在国际学术舞台展露头角,为全球患者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而基于可持续创新的能力与底气,这批创新药企也无惧资本寒冬,向BioPharma稳健迈进。

在自主开发的1类创新药耐立克®(奥雷巴替尼)全球上市一周年之际,亚盛医药近日对外官宣,其位于苏州的全球产业基地及创新工场正式启用,日前已通过现场核查并获准核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A证)。在业界看来,这一重要里程碑事件将会是亚盛医药从苏州走向世界的崭新起点,也标志着亚盛医药由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向全产业链企业高质量转型。

亚盛医药近期的捷报不止于此,其11月初就曾对外宣布,包括奥雷巴替尼、APG-2575、APG-115在内的3个在研新药的5项临床研究,正式入选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展示及报告,其中4项获口头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奥雷巴替尼不仅占据了其中三项临床研究,这也是该药物的临床进展连续第五年被ASH年会选为口头报告,创造了国产原创新药绝无仅有的耀眼战绩。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表示,本土创新药首次临床试验能够斩获得口头报告并非易事。“中国临床试验想要在国际会议上受到重视,过去通常是依靠III期临床试验的大规模样本,或是国际少见、中国多见的肿瘤如鼻咽癌。耐立克®作为血液肿瘤领域的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在中国的首次临床试验结果就在国际会议上口头报告,并连续五年获口头报告极为罕见, ‘五连冠’意义重大。”

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得到验证

四年前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仅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下称“慢粒”)走进了公众视野,也让其特效治疗药物、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伊马替尼(格列卫®)这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熟为人知。在TKI药物送出的迭代助攻下,慢粒已成为“最幸运的白血病”,规范服药的慢粒患者可获得与正常人基本相同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同常人无异,可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但获得性耐药一直是慢粒患者的主要挑战。研究已证实,BCR-ABL激酶区突变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T315I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约占所有突变类型的10%-30%。亚盛医药自主开发的耐立克®针对的正是该突变,是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伴T315I突变耐药慢粒治疗有效药物,打破了该慢粒患者群体长期无药可医的困境,填补了国内临床治疗空白。

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全面涵盖了血液疾病的病因研究和治疗研究,能够入选档次最高、影响最大的口头报告,相关研究的含金量之高可见一斑。在今年ASH年会上,耐立克®入选口头报告的研究将达到3项之多,其中2项为其中国临床研究数据,主要研究者为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黄晓军教授和江倩教授。据悉,江倩教授将在会议期间作此报告,这也是其连续第五年在ASH年会口头报告耐立克®的最新进展。

这两项入选口头报告的研究分别为耐立克®治疗T315I突变耐药慢粒患者的关键II期注册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和其用于中国慢粒耐药患者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I期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前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耐立克®对TKI耐药且伴有T315I突变的慢粒慢性期(CML-CP)和加速期(CML-AP)患者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而后一项首次在人体实验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耐立克®在前期接受过重度治疗的慢粒患者中具有持久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可以看到,耐立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正在不断得到验证。业界普遍认为,连续五年问鼎ASH年会并入选口头报告,体现的是全球血液学界对耐立克®这一中国原创新药一如既往的关注,这不仅意味着该药物在全球慢粒领域的治疗潜力,更意味着中国在血液学领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在不断走向世界前沿。

杨大俊坦言,从实验室到临床、再到市场开发,耐立克®用了13年时间并耗费了19亿元,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原创新药。“我们也很幸运,2015年递交耐立克®的临床试验申请,后续相继获得了优先审评、突破性治疗认定,最后还通过附条件批准上市,这让亚盛不仅是中国创新药实现从0到1突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药监部门鼓励支持创新政策的受益者。”

首次公布耐立克®海外临床研究数据

在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的同时,中国也日益成长为全球医药研发创新的重要参与者。随着研发竞争力继续增强,本土创新药企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然走在全球前列,这从亚盛医药将在ASH年会所作的另一项口头报告进展便可以看到这一发展趋势。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首次报告了耐立克®在中国以外的慢粒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PK)特征。杨大俊介绍道,该研究主要研究者为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Hagop Kantarjian教授。“MD Anderson癌症中心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癌症中心之一,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全球领先。而Hagop Kantarjian教授则深耕血液肿瘤领域多年,为多种白血病的治疗革新做出卓越贡献,曾主导过美国一代、二代、三代慢粒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耐立克®在难治性慢粒和Ph+ ALL患者中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而且即使是在同类药物或变构抑制剂耐药或有T315I突变的患者中,耐立克®也显示出很强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也证实,耐立克®是慢粒和Ph+ ALL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包括那些经同类药物治疗失败或T315I突变的患者。

在此次美国临床数据公布前,业界倾向于认为耐立克®是全球首个第三代BCR-ABL抑制剂ponatinib的同类药物,对其定位是具有best-in-class的潜力。但此次发布的耐立克®海外数据颠覆了从业者的认知,因为此前全球没有任何第三代TKI药物可以克服同类药物和变构抑制剂耐药。凭借此次海外数据,耐立克®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能够有效克服同类药物和变构抑制剂耐药的BCR-ABL抑制剂。

杨大俊坦言:“耐立克®本次美国临床试验有两个难得的成就,一是其针对的耐药慢粒患者,超过80%是对同类药物耐药,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也对变构抑制剂耐药,二是也入组了Ph+ ALL、被认为也是最后一线无药可医的患者。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收获较好的疗效,80%的有效率,而且都是分子或完整的细胞遗传学缓解,数据漂亮,安全性良好。在美国最难治的人群中获得很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数据,这是耐立克®凭借海外临床试验首次披露临床结果就入选ASH年会口头报告的重要原因,届时势必将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

在业界看来,亚盛医药此次发布的三项重磅数据全面呈现了耐立克®在慢粒治疗领域的潜力,未来将极有可能改变全球慢粒的治疗格局。当前,亚盛医药正通过多种途径加速国内慢粒患者用药可及,截至2022年10月底,耐立克®已获得52个城市、15个省份的惠民保报销资格。由于中国慢粒患者较西方国家年轻化,从价值购买者的角度,业界也在呼吁尽快将奥雷巴替尼纳入医保目录以惠及更多患者,助力该群体实现长期规范用药。

在耐立克®全球上市一周年的时间节点,杨大俊颇为感慨:“临床试验有严格的入组标准,获益病人还是少数,只有产品真正上市后才能满足更多患者的临床需求。产品上市让更多患者获益,临床表现也非常好,临床医生、医护人员在走访时给予的第一反馈令人鼓舞,使用的情况、安全和有效都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也实属难得。除在国内惠及更多患者外,该药在国外亦有较好进展,美国桥接的临床试验也让大部分病人获益,赶超同类药物,真正解决临床需求,在国际上展现了我们的实力。。”

逆势而上建设商业化生产能力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遭遇了资本寒潮,经历了深度的估值回调。受资本寒冬影响,大多数本土创新药企当前正在践行战略收缩、开源节流等策略,采取多种方式花样“过冬”。在此背景下,亚盛医药却凭借综合的硬核实力逆势而上,正式启用全球产业基地及创新工场的动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据杨大俊介绍,亚盛医药全球产业基地位于亚盛医药全球总部园内,目前建成的口服固体制剂年产能为2.5亿片或胶囊,可满足不同阶段临床样品及商业化药品的生产需求,将按欧美和中国的cGMP要求完善并执行质量管理。亚盛医药正在进行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的重磅产品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片剂,后续将在该产业基地进行临床样品生产、注册批和工艺验证批生产以及未来的商业化生产。

实际上,自建工厂作为全球基地并不是亚盛医药的一时兴起,体现的是其计划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商业化生产能力的强大决心。杨大俊坦言:“我们五年前就开始布局生产基地以及拿证生产,并不是一时计划,而是基于亚盛未来长远发展考量。原创和全球创新是亚盛两大定位,研发端将产品从实验室推进至临床、再到市场,生产端也需要提前布局。APG-2575已处于注册临床试验,未来两年就可能申请上市,生产配套必须一致是从质量和产品开发提出的要求。亚盛已走到这一阶段,硬件也满足要求,会继续按照规划朝前迈进。”

APG-2575是亚盛医药细胞凋亡管线的重磅品种,为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本土研发的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国内首个看到明确疗效、并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的Bcl-2抑制剂。而APG-2575联合acalabrutinib/利妥昔单抗的首次披露数据今年也入选ASH年会口头报告,获业界高度关注与认可,彰显国际化临床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资本寒冬,亚盛医药也做好了充足准备,此次与全球产业基地同步启用的创新工场便是其中的生动示范。杨大俊表示:“创新工场的成立可以用现有资产盘活资金,充分利用。此外,创新工场还能为引进的初创企业提供加速器、孵化器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亚盛和旗下的天使基金打造创新药生态圈,提高生态链系统竞争力,提供有偿服务以增加现金流收入。”

由亚盛医药和元禾控股共同打造的盛禾众创空间日前揭牌意味该创新工场正式启动。该空间充分利用亚盛总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综合优势,以及元禾的丰富的资本资源与运作经验。双方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加速平台和新型创新空间,将整合优势资源,在项目孵化、联合投资、项目引进等领域展开长期合作,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平台、资本助力和创业赋能。此外,亚盛天使基金投资的代表企业子瞻生物、河络新图成为首批入驻创新工场的企业。

产业转型关键时期,中国医药创新已然迈进新征程。杨大俊认为,中国真正的创新药才刚开始,而美国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从长远来看,目前的挑战是产业发展正常会遇到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可以剔除泡沫,淘汰部分不是真正的创新者是缺乏实力的产品和企业。在寒冬之后,剩下来的企业可以活得更好,将迎来一个长期向上的发展。中国需要创新药,也希望国家层面继续加大投入和各种政策的支持,让中国生物医药的生态链、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和完善,让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提高国际竞争力。”

编辑:陈淑文

 

©2022年亚盛医药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2064698号-1